一家之言:海港申花输球尴尬,亚冠改制或成鸡肋。

2025-03-29 15:21:00

作为中超联赛的冠、亚军,上海双雄海港和申花近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确实令人遗憾。以客场大败被淘汰出本赛季的亚冠联赛,这样的结果无疑引发了众多球迷的批评。然而,从某种角度看,这种“多做多错、不做不错”的现象并非完全不能理解。

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和立场出发,海港和申花能够在新的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,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。尽管现在中超球队的战力和财力都无法与过去的辉煌时期相提并论,但竞技场上的每一次争先都是值得尊重的。然而,足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竞技,它涉及的层面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。

中超联赛的现状是怎样的?中超俱乐部在国内外处于何种位置?多年的比赛下来,球迷们心中自然有数。那些一味地扯着“亚冠是为国争光”这个伪命题进行道德绑架的人,其实只是纯属无理取闹。

在法理上,除了国家队的赛事,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算是为国家争光。无论技术如何被“泰超”赶上,主体都是中超,而“中超”不过是一个商业单元,与意甲、德甲、西甲等无异。现在的亚冠已经没有了外援限制,有钱就可以堆砌出全外援全首发,但这样的虚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,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。

中超俱乐部在亚冠精英联赛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,无缘八强。亚冠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,无疑是个消耗巨大的竞技场。它的存在对中超球队来说既像是鸡肋—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那么,为什么还要参加亚冠呢?中国联赛的定位从来不是以“亚冠预选赛”的形式出现。球迷们不应该对球队施加不必要的压力。球队参加这样的赛事,更多的是上下级关系中亚足联的商业要求。

从经济层面来看,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获得的收入相对于其工资支出只是冰山一角。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相比,如国际米兰的欧冠奖金与其工资支出的比例差距悬殊。这表明了多线作战的风险是巨大的,需要球队有足够的阵容厚度和轮换制度来应对。

在人才储备层面,中国有能力、有水平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,加上年龄、伤病等因素的影响,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。现实情况是,日韩的替补球员就能与我们的主力球队一较高下。因此,对于一个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,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?是否应该灵活运用战略?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。

商业体只需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,无需理会那些执着于“在亚冠为国争光”的无理要求。尤其是那些言必及“恒大”的伪球迷更应该明白,现在的中国足球版图中已经没有了恒大俱乐部的身影。

中超最直白的现状就是每赛季前的“资质认证”——欠薪大览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只是为了谋求生存而努力。因此,有同理心的球迷应该明白,“内行内战”的优秀也是值得尊重的。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应对“外战”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所以,亚冠名额的减少,对中超球队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。

特约作者耳东每曾是一位沪上足球记者,长期报道上海足球、中国国家队等足球相关内容。他从营销的角度深入观察解析足球产业,对于中超及亚冠的现状有着独到的见解。他表示:“现在的亚冠可能只是个‘鸡屁股’,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。”

综上所述,面对中超联赛及亚冠的现状与挑战,我们应该有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认识。无论是球队管理层还是真球迷,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于球队和球迷的选择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支球队的努力和付出,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。